大明:从世子到明光武帝 第39章 收入倍增计划

 朱慈煃了解过当前社会的消费水平,只要不是连年天灾,十两白银足够维持一家四口人一年的温饱。

手工业发达的江浙等地,作为此时中国出口赚白银的拳头产品的丝绸和瓷器,其工坊工人收入大多在月1两左右。技术高超的工人,上限可以达到年入50两。

朱慈煃猛然想起前世福特汽车的“典故”来,心中一亮,思考了半响,有了第二轮改革的全盘方案。

“大伴,这两天准备足够的现银,本世子要给工人们发工钱。”

邓忠赶忙答应了,笑容满面的对朱慈煃说:“小爷,按您吩咐,奴婢已在长沙府凤凰台街道上买下一处宅院,婢女仆人各配置了四名,只等荃儿的父母家人到来便可入住。”

朱慈煃点点头,笑着说:“大伴,做的很好。本世子这会要去参见父王母后,你去告诉荃儿吧。”

朱慈煃在偏殿找到父王朱由楝的时候,他正在书房中练书法,临募的是文徵明刻的《停云馆帖》。

朱慈煃看到父王正在笔走龙蛇,便站在那里等待,没有打扰他。

朱由楝写完了这一面,抬头看到朱慈煃,笑着说:“煃儿,你来多久时间了?”

朱慈煃行礼说:“父王,儿臣也是刚到。父王的行书是写的越来越好了,笔力遒劲,骨架端丽。”

朱由楝笑道:“煃儿就是会哄父王开心,要做到你说的这八个字,还差得远了。”

朱由楝放下笔来,在婢女的侍候下洗了手,和朱慈煃走到大厅中坐了下来。

朱由楝喝了两口茶,问道:“煃儿,可是为商号的事来找父王?”

朱慈煃笑着说:“父王,正是此事。”

当即将盘点的情况一一和朱由楝说了,并说十号给工人们发工资。

朱由楝从郭裕那里,早已知道吉光商号日进斗金。

朱由楝说:“煃儿,你经商有奇才,父王很放心。工人工钱的事,你决定就好了。”

朱慈煃说:“父王,儿臣拟了个整体的收入倍增计划,您给看看合适不合适。”

朱由楝一听,来了兴趣,仔细听朱慈煃说起来。

朱慈煃的收入改革方案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提高工业园区工人收入,给工人市场价两倍的工资,即每月2两。

第二:提高吉王府所有职司人员的俸禄,从总管到仆人,从太监到婢女,一律工钱提升一倍。

第三:设立储备粮,以保护价全数收购吉藩封地上的佃户出售的粮食。收购价为平年收成的价格。

朱由楝听完,只觉一阵肉痛,说道:“煃儿,储备粮我没意见。

可是你兴办工业园区已经解决了那么多世子村民的生计,就算要给他们开工钱,给市场价每月1两也就够仁义的了。

咱们王府的下人,工钱本来就比其他府里的下人高,而且事情办的好的下人,也有打赏,还要给他们加工钱?”

朱慈煃笑道:“父王,咱们吉藩工业园区现在建二期纺织厂,以后园区规模还会越来越大,出产的商品会越来越多。

百姓们有钱了,才会买也买的起更多的商品,这样市场才越做越大,父王,咱们吉藩赚的钱也会越来越多。”

朱由楝听了似懂非懂。

朱慈煃没办法,只好又讲了许多宋朝时的例子,甚至把穿越前世的很多商业例子,套用成明末语境讲给父王听。

朱由楝还是不能完全懂,心想:“煃儿说的这么有把握能赚更多钱,应该是真的。毕竟像煃儿这样能自制提炼吉糖生产线的,全天下只怕也难找出几人来。现在糖厂每月毛利20万两左右,按煃儿的计划也就多发3,4万两银子。”

朱由楝还是肉疼这3,4万两银子,犹豫了好一会儿,无奈点了点头:“好吧,煃儿,就按你的办法来吧。”

朱慈煃喜道:“恭请父王明日向王府众人和园区工人公布收入倍增计划。”

朱由楝点头答应了,同时心中欣慰:儿子年纪虽轻,但不骄傲,知道孝顺父母。

朱慈煃中午陪父王母后用完午膳,回到了自己的起居殿。

荃儿已等在门口,行礼说:“世子,奴婢侍候您更衣。”

朱慈煃点点头,走进了殿内。

更衣的时候,朱慈煃笑着说:“荃儿,大伴和你说了吧?”

荃儿又喜又羞的说:“世子,邓公公都告诉奴婢了。

世子,您对奴婢实在太好了!奴婢该怎么报答您呢?”

荃儿的星眸水汪汪的看着朱慈煃,粉颊渐渐红了起来,高挺的胸部也急速起伏起来。

朱慈煃忍不住抱住荃儿,亲吻起她的红唇,荃儿热烈的反应着。

朱慈煃心头火热起来,然而想起陈美璟,还是克制住了自己,离开了荃儿的红唇。

荃儿瞟了朱慈煃一眼,如怨如诉,随即手脚伶俐的给他更好了衣,侍立在旁。

朱慈煃坐在桌前边喝茶边想:“算起来赵正和刘威李斌他们也都出发1个月多了,不知道事情办好了没有?

要是有个情报系统就好了。锦衣卫倒是挺好使的,可是到哪去找合适可靠的人?”

荃儿知道朱慈煃又在思考问题了,走到他身后轻轻的给他捶起背来。

朱慈煃只觉背部一阵舒适的感觉传来,心想:“若是孙传庭和王徵请不来,没办法只好我自己动手造枪炮工厂,组建一只强军了。总不能怕苦等着流寇和清兵杀过来。”

朱慈煃对荃儿叹道:“荃儿,只怕我以后又要忙了,没多少时间陪你了。”

荃儿一愕,说:“世子,你不是说现在工业园区的生产和销售都上正轨了吗,怎么还要您劳累呢?”

朱慈煃觉得枪炮军队又不好和荃儿说,叹了一口气说:“荃儿,和你几句话也说不清,你让殿外的侍候太监去取支火绳枪来。”

明朝中后期,军中已普通配备有火绳枪,训练有素的射手每分钟可发射2至3发子弹,长管枪射程大约100米~200米。

然而明末财政危机,军队又腐败,武备废驰,造的火绳枪质量差,被人们普通视为无用的“烧火棍”。

荃儿也不敢继续问朱慈煃,走到殿外向太监们吩咐了下去。

过了一会儿,本来在王府前院和宋应星商议纺织厂事宜的邓忠手捧一杆火绳枪匆匆跑进殿来。

“小爷,您要的火绳枪奴婢已送来。”

朱慈煃说:“大伴,你不是在和宋应星筹办纺织厂吗?怎么给本世子送火绳枪来了?”

本章已完成!